現代注塑生產企業正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由手工作坊式邁向自動化生產模式。然而目前國內很多企業的注塑生產仍停留在“劣質、低效、高耗”的落后的生產管理模式上,習慣于跟著“問題”后面跑,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注塑加工企業管理涉及的知識面廣,涉及到塑膠原料性能、產品結構、模具結構、注塑機性能、注塑工藝調校、塑料助劑(配色)、塑料制品性能的測試、注塑件質量管理、注塑工程管理、現場車間管理及安全生產等多方面的知識。如果注塑產前、產中管理工作不到位,就會出現不良率高、原料損耗大、延誤交期、批量退貨甚至發生安全意外事故等問題,造成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的結果;這就要求作為一個注塑加工管理者必須對注塑生產管理體系、數據成本管理體系、品質管理體系和PIE管理都要有深刻的認識,要根據企業現階段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套科學可行的管理方案,只有通過全面系統完善組織架構、規范生產管理流程、制定注塑工藝標準化和設備模具保養管理體系;
制定注塑成本數據管理體系, 制定質量標準和持續改進管理體系、完善橫向和上下溝通管理流程、規范料房管理流程、完善培訓管理體系、完善KPI績效考核管理體系等,樹立正確的工作理念,并認真落實PDCA的管理方式,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流程、增強各崗位人員的成本意識,才能從根本上預防注塑生產中出現的各種重大異常問題。
完善組織架構:
在工廠生產管理體系中,計劃和管制只能在適當的組織里才能有效實施,注塑生產管理系統的建立應先有組織架構做為基礎,組織架構圖和崗位說明書是幫助管理者管理工廠極重要的手段。組織架構圖和崗位說明書設計完成后,就應該找一些適合的人才去執行工作,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進而完成組織的目標。這樣就可以做到大大減少工作出現踢皮球和越級匯報的問題。
組織架構可根據車間的生產規模和實際情況設計,一般來說可分為以下兩種:
1、料房和工藝組歸注塑部管,工藝工程師由注塑經理擔當。這樣的組織架構對注塑主管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注塑主管要熟悉質量標準、精通生產管理、物料管理、數據管理和工藝管理,還要具有很強的抗壓能力。
這樣的組織架構的優點是管理成本低,生產制程出現的問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解決,不足之處是對注塑主管的依賴性大,工作效果不僅取決于注塑經理的工作能力,還取決于注塑主管的工作責任心,處理不當容易造成生產失控。這樣的組織架構適合于機臺數不多的小車間。
2、料房歸倉庫管理,工藝組獨立搞一個生產部門,注塑主管只管生產現場和生產進度。這樣的組織架構明顯減少人為因素對管理的影響,相關部門可以相互監督,各司其職。這樣的組織架構的優點是管理更規范化,不足之處是管理成本高,生產制程出現的問題反應慢。這樣的組織架構適合于搞精細化管理的大中型車間。
規范生產管理流程:
在塑料行業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塑料制品工廠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優化生產管理流程以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企業的管理體系也需要不斷精細化,以提高運營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塑料制品工廠的終極目標要能夠支撐業務目標的實現,也需要能夠以新流程的快速部署來適應新業務快速推出和不斷精細化的管理需要。
要做到這點,塑料制品工廠要做好以下幾點要求:
1、制定接單管理流程,訂單接收必須要根據工廠的實際生產水平和生產負荷狀態考慮,防止生產管理和業務管理溝通不到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制定注塑生產管理流程,設計和優化各個制程點,規范各制程點的責任擔當和工作標準,使下單到結單的每個制程點都處于受控狀態。
3、制定注塑IPQC工作流程,明確相關部門的權責,在生產過程嚴格落實執行,不斷優化生產工藝,保證產品品質達到客戶的要求并超越客戶的的期望。
4、制定注塑物料管理流程,明確相關部門的權責,所有物料必須跟單進出,確保物料管理處于受控狀態。
5、制定橫向和上下溝通管理流程,沒有溝通,就沒有管理,溝通是否到位將直接影響到工作質量和結果,必須明確規范溝通的接口和方式,使公司各種指令、計劃信息能上傳下達,相互協調,圍繞企業各項指標的完成統籌執行。
建立注塑質量標準和持續改進制度: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塑料制品退貨和生產不良率高就是最大的浪廢,不但給公司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有形),而且會影響公司的聲譽(無形)。
很多注塑廠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相關的質量標準的文件還沒有出臺或不完善(結構圖紙和外觀標準),很多問題最后還是由總經理拍板確認;巡檢制度形式化,生產過程發現不了問題,上線后才發現不良;最好是能應用電子看板等精益工具,及時發現問題和實時掌握生產進度。
相關部門各崗位人員對質量的意識不夠(總有一種差不多就可以啦的心態),沒有形成優質的產品是設計和管理出來的工作觀念;出現品質問題各部門到處推責任,而不是投產前就科學預防問題的發生和產中加強巡檢控制和做好自檢工作等。
鑒于上述存在的問題,要做好以下幾點要求:
1、制定塑料制品質量標準,裝配標準、結構圖紙和外觀標準必須規范化和明細化(加工型工廠以客戶的樣板、結構圖紙和外觀標準為基準,接單時必須要明確,質量問題是不能模棱兩可的)。
2、制定質量檢驗標準,編制檢驗規程明確技術要求、檢驗項目、項目指標、方法、頻次等要求,并在工序流程中合理設置檢驗點。
3、按技術要求和檢驗規程對塑料制品進行檢驗,檢查原始記錄是否齊全,填寫內容必須是完整真實。
4、嚴格控制不良品,對返修、返工能跟蹤記錄,能按規定程序進行處理。
5、對待檢品、合格品、返修品、廢品應加以醒目標志,分別存放或隔離。
6、把各工序的各種質量檢驗記錄、理化分析報告、控制圖表等都必須按歸檔制度保管。
7、編制和填寫各工序質量統計表及其它質量問題反饋單,對突發性質量信息應及時處理和填報告。
8、制訂對后工序包括交付使用中發現的工序質量問題反饋和處理制度,并認真落實執行。
9、制訂質量持續改進制度。按規定的程序對各種質量缺陷進行分類、統計和分析,每星期開展質量改進會議,針對主要缺陷項目制定質量改進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
制定注塑工藝標準化和設備模具保養管理體系:
生產工藝是確保產品質量的核心根本,質量標準決定工藝標準,工藝標準的優化又可以提高質量標準。注塑工藝標準應分為注塑工藝參數標準、作業和包裝工藝標準兩個方面。
制品的成型質量主要取決設備、模具、原料和注塑工藝參數,搞注塑工藝參數標準必須要穩定設備、模具和原料三大要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建立設備模具保養管理體系和原料使用規范。
鑒于上述存在的問題,要做好以下幾點要求:
1、制訂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和三級維修保養制度,規范設備日常使用和保養標準,預防為主,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減少主觀因素造成的設備損壞機率,保證設備在理想狀態下工作。
2、注塑工程師參與注塑件開模前的內審會,從注塑工藝角度提出合理的意見,優化模具入水和脫模方式。制訂模具安全操作規程和日常保養制度,規范模具日常使用和保養標準,預防為主,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斷優化模具的生產狀態,追求模具在理想狀態下工作。
3、制訂混料上色、水口破碎回收和烘料作業標準,規范原料生產準備全過程,保證生產用料質量穩定可靠。
4、制定注塑工藝標準化管理方案,組織推廣注塑工藝標準化的有效實施,選定合適的項目工程師主導管理方案的實施,各相關部門必須積極參與配合。
制定注塑成本數據管理體系:
數據化管理是科學管理的基礎。在注塑加工激烈的競爭的今天,生產管理的決策已不能憑感覺拍板,都應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
MRPII和ERP系統就是很好的數據管理工具,但因為投入的太大,剛起步的小型工廠上MRPII和ERP可以說是不現實的,但可以借鑒其管理方法,根據工廠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表格和制度去認真落實執行數據的收集整理,數據的分析,保證數據的客觀、真實,為生產管理的決策和績效考核提供依據。
鑒于上述存在的問題,要做好以下幾點要求:
1、制訂注塑物料清單(BOM)。
2、制訂注塑標準周期和模具的機位人員配置清單。
3、制訂注塑訂單成本核算制度,注塑訂單要獨立核算。
4、制訂注塑生產看板(生產使用的各種報表)管理制度。
完善培訓管理體系
人作為生產5要素的核心,所有的生產計劃都是靠人去執行,當計劃確定后,工作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執行崗位的工作技能和服務意識。而每個工廠對員工的工作技能和服務意識都會有差別的,這就要求工廠必須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培訓管理體系,以滿足工廠發展需要。
相關閱讀推薦:分析中小企業管理的問題與對策
![]() |
地址 : 東莞市鳳崗鎮雁田村天安數碼城S7棟6樓 |
![]() |
電話:0755-89313800 |
![]() |
傳真:0755-28212820 |
![]() |
sunpn806#sunpn.com(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